电动汽车领域现在是卷的风起云涌,从电池到价格,从芯片到底盘,本期我们再来说说这一卷——电驱系统。
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“血液系统”,是除了电池外成本第二高的部件,最能体现车企技术水平。
多合一系统提升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构造的性能,降低了车企制造成本。
最早是三合一,就是把电机、电控(逆变器)、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整合到一个模块,缩小动力系统的体积,减轻整车重量,降低制造成本。
2018年比亚迪发布了e平台,带来三合一电驱系统,将电机、电控和减速器集成在一个模块里,省去三相线束,共用一套冷却系统,并且直接将成本降低了33%,体积和重量分别减少了30%和25%,功率密度增加20%。随后,又开发出八合一、十合一电驱系统,将集成度推至更高的境界。
近日,比亚迪又放大招,发布了e平台3.0 Evo,推出全球首创高效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,他把几乎把新能源车所有的关键零部件集成到一个模块当中(集成了电机、减速器、电控、整车控制器、电池管理器、直流变换器、车载充电器、配电模块、升压模块、升流模块、自加热模块、能量管理于一体),其驱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3000rpm。
吉利则在4月底北京车展期间,带来全新的十一合一电驱系统,以及面向全球的十二合一总成,据说这是目前电驱动系统领域中集成度最高的方案,配套吉利银河的新车型。思路上与比亚迪一样。
那么“多合一电驱”将卷出怎样的新高度?
高密度的电驱系统代表着高性能和小体积,电驱动系统要集成的零部件毕竟是有限的,X-IN-1终有尽头。未来,电驱动系统还将走向跨域融合,进入到中央控制+区域控制阶段,域控制器的数量和芯片数量也会随之减少。
技术的卷没有最卷只有更卷,跨域融合又会是一个新的内卷方向,电子电力技术、电机控制技术、车辆控制技术、智能化算法等领域,又或者是与AI大模型相互结合,都将会更惊心动魄,让我们看子弹飞吧。